刘伯洋自由之笔挥毫无限人生 ——在周秦大地、炎帝故里陕西宝鸡书画艺术界活跃着一个追求古朴美感,得执笔法,苍老劲健的书法绘画艺术家。积百家之长,吸古今之章,为艺术视觉盛宴创作出了无穷的韵味,他就是著名书法家,一级国画师,被文化部特别授予“世界华人艺术家”的刘伯洋。 本报记者 李峰彦 宋玮 漫漫古道大散关,秋风铁马金戈还。在周秦大地、炎帝故里陕西宝鸡书画艺术界活跃着一个追求古朴美感,得执笔法,苍老劲健的书法绘画艺术家。他积百家之长,吸古今之章,纳东西之灵,将墨之浓淡干湿融汇,使自己的书画艺术产生出千丝万缕的多端变化,为艺术视觉盛宴创作了出无穷的韵味,他就是著名书法家,一级国画师,被文化部特别授予“世界华人艺术家”的刘伯洋。 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奇特的艺术,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继承、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,陶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情操。刘伯洋先生受传统的熏陶,自幼便酷爱书画,勤于耕耘。几十年来,他在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上,摸爬滚打,求索翻转,其中的酸甜苦辣、酷暑炎夏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。他曾对碑帖、铭刻、篆楷隶等书贴都系统地做过深入的临摹和研究。但他更擅长于行草和隶篆,自幼以魏晋书法为基础,从秦唐时段书法发展过程中汲取涵养,在成长的过程中,他将行草携汉牍写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,从而使他的书法作品显得大气舒展,豪情狂放。在草书运笔中,一点一画他都力求坚而浑,得厚重沉雄腕力,能摇曳生发奇姿异态,以流荡优美的韵致贯彻始终,取法既高,出手亦不凡。他起笔陡峻,行笔充实,转笔畅达,落笔大胆果断,方圆尖诸法兼备,刚柔相济,自然生韵,运笔、收笔都体现出一种力道美。刘伯洋先生自幼多种临帖,甚爱的魏碑、汉牍及草书留作今坊。他书法早年从王羲之、颜真卿、石涛等诸帖汲取营养,并深得精髓,而其能运用自如,融汇贯通,与早年绘画一样入古出新,脱化而出。众大家之长,学万法之变,得大器之势,时至今日才会用笔灵活多变,气韵生动,意趣酣畅,体势跌宕。在与刘先生交谈时,他说,书法讲究的是根,这个根就是临贴,有了根基的稳固,字才会有灵魂和生机。他恪守法度,技法巧妙,笔锋按下不滞,提起不飘,特别是字的连接处,连而欲断,断似欲连,呈现无穷生机,才能显示出笔上之功夫。 书法是灵魂的产物。书法是境界,亦是一种情操。字如其人,学书法当要先学会做人,品格修养对于艺术家来说比生命更重要。有高尚的品格境界,才有崇高的艺术追求。刘伯洋之所以对书法有求新求变,在于他有较高的品格境界。正所谓书法之难,难在积累上。故黄庭坚曰:“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,又广圣哲之学,书乃可贵。”数十年来,他在勤奋耕耘书艺,追求意境美,以致于看到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都让赏心悦目,回味无穷。 在书画中注重的核心是用墨之道,他巧妙把握墨的轻重缓急运用到书法创作中,进而增强了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,所以说他的作品的冲击力是他巧妙用墨的功劳。多年来,他在实践中善用中锋,在敦厚中庸中寻找劲健,在提按顿挫中追求节奏,在整体和谐中显示飘逸。使作品显得古拙而典雅、朴野而旷达、中规而姿肆、净素而丰茂,终成就了他书法的基本特征。他刚刚落笔而成的“厚德载物”四字,更显得朴野稚拙、高古苍劲,无不显示出他多年临池的笔墨功力。他的草书也是动静相宜,转精其妙,字之体势一笔而成,虽偶有不连,而血脉不断,及其连者,气候通其隔行。他的作品大多采用连绵大草,笔走龙蛇,飘忽多变,使他高超艺术技法的线条美,连绵美、缠绕美,纵深盘桓,左突右冲,纵放得意,美感极强。 刘伯洋先生的画很写意,很传神,很有生气。这得益于他书法创作的笔墨功力和对形象摹拟的敏感天份,给人以力量的坚韧,给人以美感的柔软。能搞书法创作的人很多,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绘画与书法结合在一起的人不易。刘伯洋先生能把此二者集于一身,实属难能可贵。他以书法创作为主,以绘画创作为辅,绘画创作是他书法创作的形象诠释。他的作品志存浩气,境界幽远,犹如“浑浊潭中一点清,高悬碧穹一轮月”。他在艺术求索中追求笔墨造形、结体、章法、构成间的贯通、畅达、大气、浑然、厚朴、苍劲、古雅。中国书法与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古典艺术,刘伯洋先生的书画作品,有其个人的精神风貌。雄强、博大、率真的艺术创作思想冲击着姿媚俊秀的文人书风,有集大成而创的雄强古厚书风,则将影响更远。他的字法、笔法、墨法、章法和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独道之处。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,用墨时笔法婉转,变化无穷。时而蘸墨较多,时而涨墨成阴,洒脱飘逸,墨韵笔情,自然流淌,加上格调高古,结体奇崛,恣肆汪洋,似有不可一世之张扬。涨则厚,枯则古,浓重则恣肆,清淡则古雅,用笔连绵,笔笔逆锋,八面出锋。他的书风有别于典雅婉转、流美新妍的魏晋书风,用墨润泽,涨墨浓墨干湿相宜,开拓并丰富了书法用笔用墨的空间,形成了极具渲染的视觉艺术效果。以此来调整整幅作品的浓淡、粗细、节奏,使作品产生了动荡与跳跃。在书写中展现晕、枯、淡之效果,通篇显露出典雅古朴的美与灵。章法拓宽思路,在章法运用上,集中大气,结字欹侧相生,缠绕相续,跌宕起伏,大小疏密,相映成趣,在瞬间翻腾跃荡的态势中,随机应变,体无常故,形成了大起大落、对比鲜明的纸白墨疏的视觉效果。观刘伯洋先生挥毫,是一种美的享受。笔落纸端,龙蛇游走,跌宕起伏,如行云流水,气韵飞动,极尽刚柔相济之大美。厚重处,挥墨自如,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飘逸之美感。淡雅处,枯笔飞白,线条奇崛,苍古豪放,诗意禅意无穷,极具气势。结构巧中有拙,拙中藏巧,耐人品味。这或许也是他对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领悟,是长期艰苦练笔悟出的朴实美吧。也是学识、功力、胆识、气魄相结合的艺术结晶。他的草书轴风格独特,章法或东倒西歪,或头重脚轻,大小错落,笔势稳健,放而能收,纵而能敛,行间的呼应更为精彩,纵观其部分作品,大都留白适宜,疏朗明细,款跋密集,气势跌宕,但给人的感受却疏不见疏、密不见密,其独有的风格也是成就他今日成果的重要原因吧。人至中年,业已成熟,但刘先生谈起书法时常说:书法艺术博大精深,也永无止境,一幅好的作品,是作者心灵和情感的反映和寄托。一个好的书法家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透彻的研究,而且还需有广泛的人生阅历,执着的热爱书法,才能把大自然的生气、雄气、霸气和灵气写出来。才能让黑色枯燥线条灵动起来,把字写活写灵气写出神韵来。忆起在七十年代,他同著名书法家李子青、王济、任步武等创办的书法学会所培养出的新人,他就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豪,毕竟他为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在释放着自己光和热的同时,也造就了今日自己的硕果累累。“书道精微云挂山,行至山巅云更远;艺理深邃月浮水,拂开水面月还深”。用这样的意境来评论刘伯洋的书画,或许也是对他多年付诸心血和勤劳的一种慰藉吧。而今,刘伯洋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、美术家协会会员,长白山国际书画社理事,一级书画师、画圣吴道子研究会会员、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、国际书画联谊会会员等职,鉴于他如此突出的不错成绩,在2001年的时候,国家文化部特授他“世界华人艺术家”荣誉称号,他作品屡屡在国际、国内书画大展赛上荣获得金奖、银奖和铜奖,作品也都在香港、澳门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韩国、美国等地开始展出,并且被多个国家的级艺术馆收藏。 ------转自天涯论坛 > 天涯杂谈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