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_______村(社区)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
目 录 1、基本情况 2、灾害隐患 3、救灾指挥机构 4、预警 5、人员转移 6、转移路线 7、避灾安置场所 8、灾后救助 9、信息传递 10、需要落实的几项工作
为及时高效有序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,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,根据________省民政厅《关于切实加强乡镇和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结合我村(社区)实际,制定本预案。 一、基本情况 1、本行政村(社区)辖村(居)民小组________个,耕地总面积________亩,其中水田________亩,旱地________亩;农作物面积________亩; 森林面积________公顷,森林覆盖率____%; 2、现有人口________户________人,其中常驻人口________户________人,外来人口________户________人,危房________户________人________间; 3、境内主河流________条,有桥________座; 4、境内共有水库________座,总蓄水量________万立方米。 5、(其他情况) 二、灾害隐患 1、国土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________个,位于村(社区)________位置。如发生灾害,需紧急转移安置________户________人(名单见附件1);将造成________亩耕地受灾,其中水田________亩,旱地________亩。 2、本村(社区)水库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,需紧急转移安置________村________户________人(名单见附件1);将造成________亩耕地受灾,其中水田________亩,旱地________亩。 3、流经本村(社区)的河流(溪)________条,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,需紧急转移安置________村________户________人(名单见附件1);将造成________亩耕地受灾,其中水田________亩,旱地________亩。 4、……(其他灾害隐患点情况) 三、________村(社区)救灾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由村(社区)两委会成员及妇联、民兵、共青团负责人组成,指挥中心设在村(社区)综合大楼。 总指挥:村(社区)支部书记; 副指挥:村(社区)委会主任 指挥机构下设:办公室、信息组、抢险组、巡逻组、转移组、保障组、监测组。 如有多个自然村,设立分指挥部,由所在村两委人员组成。 工作职责: 办公室:负责协调有关救灾的各项工作。 信息组:负责灾害的预警预报、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。 抢险组:负责救灾抢险工作。 巡逻组: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、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。 转移组:负责需转移安置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。 救助保障组: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、抢险物资供应、后勤保障服务、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等工作。 监测组:负责灾后环境、卫生等监测工作。 四、预警 1、河流水位分别涨至________米时发布撤离转移信号,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。 2、地质灾害点预警发出后,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。 3、________水库预警信号发出后,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。 4、…… 五、人员转移 灾害预警发出后,本村(社区)共需转移________户________人,其中外来人员________户________人。特别是要注意做好以下重点人员的转移:五保户________户________人,低保户________户________人,残疾家庭________户________人;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________户________人,另有幼儿园、小学等,共计学生________名。 六、转移路线 当预警信号发出后,涉险人员即按指定的路线转移。 1、需转移安置到乡镇避灾安置场所的,在________处集中乘车前往。 2、需转移安置到村避灾安置场所的,沿村内主要道路自行转移。 3、分散到村(居)民或朋友家中投亲靠友安置的,自行前往。 七、避灾安置场所 1、本村(社区)有________个集中安置场所,村(社区)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________户________人;乡镇________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________户________人。 2、物资保障。原则上,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;教育受灾群众本人携带一些干粮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;在灾害发生后5小时内将保障物资送到避灾安置场所。 八、灾后救助 1、调查了解灾情,填报《因灾倒房花名册》及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统计表;如有因灾死亡、伤病人员,填报《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》。 2、及时发放救灾款物。民主评议后,公示需救助的人员名单及数额等,发放后再进行一次公示,
接受社会监督。 3、如有倒房需重建,帮助开展重建工作。 九、信息传递 1、行政命令传递 市---乡(镇)---村(社区)---组 ---户(自上而下)通过行政命令下达转移安置指令时,一般情况下通过电话、广播、电视、短信、农民信箱等方式进行传递。 2、临灾紧急转移安置和灾情信息传递及组织指挥: 户---组---村(社区---乡(镇)---市[户、组、村(社区)、乡(镇)双方互动,转移安置、灾情总的情况由乡(镇)上报到市] 十、需要落实的几项具体工作 1、工作手段 突发性灾害发生后,从灾害原发地向波及的涉险区域发布信息时,受到时间、手段的限制,应采取一些使用起来方便、快捷,传播起来范围较广、容易识别的信号,如敲锣报警等。特别是山村,应落实专人(最好是A、B角两人)负责敲锣。 灾害发生后,村(社区)处于临灾第一线,应快速做出判断,及时组织涉险群众转移。如交通通讯中断,应村自为战,确保安全,同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信息报告到乡(镇)。乡(镇)应根据村(社区)的报告,加强领导、指挥、支援。 2、事前告知 需要转移安置人员,应事前告知,使用“明白卡”等办法,让这些人员知道到哪里避灾安置。村(社区)同时落实责任制,1个村(社区)干部负责若干需转移安置人员,联系方式在“明白卡”中表明。 3、预案演练 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演练,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,知晓避灾安置路线、场所及保障须知等。对预案不妥之处,及时进行修改。 4、减灾宣传 村(社区)避灾安置场所制订规章制度,张挂上墙。采取多种形式,如放置减灾救灾图表、书籍等,开展减灾宣传教育,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。
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________村(社区)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