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千河1230黑猪 王征兵送走最后一位咨询的果农,已经是晚饭时分。正值暑假,经管学院的大楼空荡荡的,没有一个人。忙碌了一天,脚踩到地板上,像是踩在棉花里,软绵绵地飘浮。他站住静静神,朝地下停车库走去。刚启动车,电话铃声又响了。这一天,他接了无数的电话,解答了数不清的问题。这个点儿,又是谁呢? 掏出手机一看,是闵向阳,古千河黑猪养殖场的老板。这个老板已经打过多次电话,邀请他去养殖场看看,想想办法,让黑猪养殖的生意能够再发展发展。自从前年王征兵在眉县职业农民培训会上认识闵向阳,他隔一段时间就打个电话,或者发条短信,盼着王教授亲自去一趟千河镇。如果王教授有时间,他就开车来接。闵向阳的养殖场在千河镇田胥崖村,紧临千河西岸,距杨凌近百公里,没有直通高速,交通不方便,开车过来过去得走半天时间。闵向阳要是来接,就得跑两个来回,时间更长。想到要他花费的人力精力财力,王征兵就不忍心。再说,闵向阳的养殖场规模不大,夫妻两个人经营,这两年生意刚有起色,让他们破费,王征兵如何承受得起?所以,这个事情一拖再拖。 前段日子,王征兵在深圳出差,闵向阳打来电话,说他在王教授的办公室门口,是正好到杨凌办事,忙完事情,想碰碰运气,看看王教授在不在,有问题要请教。王征兵挂断电话时,话筒尾音里传来重重一声叹息,他心里咯噔一下。现在,闵向阳又一次打电话,王征兵该怎么跟他说呢?再不能拒绝他了。王征兵果断接了电话,对闵向阳说:我明天自己开车过去,你给我发个具体的路线图。闵向阳说:好!我这就发。听上去,闵向阳的声音就像春天被阳光炸开的一树花儿,瞬间明亮了。 第二天,王征兵到办公室给学生安排好课题调研的事情,开车拉着妻子沿渭河河堤路朝西走。每次出远门,只要妻子有时间,王征兵就带着她,累的时候,她可以替换开车。王征兵靠着休息一会儿,精气神便缓过来了。考虑到今天要赶路,王征兵昨晚睡得早,踏踏实实睡了一觉,劳碌一天的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刚下过雨,天空像是升高了一大截,几团雪白的云彩追着蓝天往更远的方向飘。王征兵觉着,该是往千河的方向飘去了吧。出发前,王征兵跟闵向阳通过电话。闵向阳说,他会到渭河岸边接他们。拐向千河的路,有一段正在翻修,怕王教授依着导航找不到。其实,即使闵向阳不来,他也能找得到的。鼻子底下是大路嘛。不过,可能会费些时间而已。闵向阳却等不及,联系两年了,王教授终于答应到养殖场看看,还要自己开车过来,他激动得一夜都没睡好觉。天还没亮,闵向阳就起床了,屋里屋外地收拾,怕给王教授留个不好的印象。媳妇马春侠说:你娶亲那天也没这么勤快吧。两人一个蒸馒头,一个炖红烧肉,忙得合不拢嘴地笑。自从办了养殖场,还没来过王教授这样有学问的大人物,怎能不激动呢? 驶出河堤路,闵向阳的车在前面带路,沿着曲曲折折的乡间小路行进,绕来绕去。坑坑洼洼的路段,车子颠簸得很厉害。王征兵挺担心,他好几年都没在这样的路上开过车了。开了一程,拐上另一条河堤路。王征兵觉得,应该到千河了吧!都走了快三个小时。河对岸是绵延不断的高原,宽阔的河道里到处是芦苇,各种不知名字的水草被风吹得摇摇晃晃。水草深处,蜿蜒着一条薄薄的河水,远远望去,比渭河的流水清澈。 约莫走了十五分钟,车子向左拐,开出河堤路,就到了古千河黑猪养殖场。顺右侧大门开进去停好车,王征兵发现,钢构结构的水泥开间,裸露着一大堆小麦,有几千斤。闵向阳说,都是用来给猪打饲料。麦是今年承包地里产的,是无公害产品。走进西侧的房间,两米宽的客厅,摆着沙发茶几桌椅板凳。茶几上放着一盆洗好的新鲜水果,有苹果、桃、梨子、葡萄等,上面的水珠还没晾干。闵向阳说:水果从家里树上摘的,没打农药,放心吃。王征兵拿起桃子,水红的颜色,跟他小时候卖过的桃子颜色一样。咬一口,地道的桃味儿一下子把他拉回马驹村那个桃园。那些磨不掉的生意经历,让他记住了苦难,记住了奋斗,记住了穷苦人的煎熬,记住了穷则思变的道理…… 闵向阳的媳妇马春侠进来打个招呼,又出去了。她一会儿端来一碟红烧肉,一会儿又端来一碟热蒸馍。闵向阳说:这头猪是昨天刚杀的,肉很新鲜。早晨把肉炖到锅里,才去接的王教授。炖红烧肉要用硬柴,慢慢炖,要掌握火候,火候拿捏不好,不是太烂就是太柴……王征兵没想到,闵向阳会养猪,还懂得做菜。碟子里的红烧肉,一块一块,切得方方正正,着色均匀,红润鲜亮。现在的王征兵,看见肉已经没有食欲了。童年吃不到肉,工作后天天买肉吃,却怎么也吃不出童年猪肉的纯香味儿,以为是吃得太多的缘故。所以,闵向阳家端上来的这盘肉摆到他面前,也没激发出他的食欲。但闵向阳的热情促使他拿起筷子,夹住一块肉放到嘴里,慢慢嚼,慢慢嚼。忽然发现,这肉块真是越嚼越香,舌尖的记忆即刻被唤醒了。 这确实是三十年前王征兵吃黑猪肉的那种味道哩! 王征兵考上大学那年,父母把家里养了整整一年的黑猪杀掉,卖掉猪身上值钱的肉,给他存着读大学。猪头没卖,炖了一大锅。王征兵坐在炕上读小说,母亲在脚地拉风箱,扑沓扑沓的声音渐渐消失了,王征兵的耳边只有水浒英雄林冲躲进山神庙时怒吼的风雪声。不知看了多久,王征兵闻到一股子香味儿,好像是肉的香味儿。他以为是幻觉,是林冲喝酒吃肉的香味儿吗?可是,香味儿越来越浓,满肺腑都是香味儿了,王征兵跟着就听到肚子里咕隆的一声响,回头一看,母亲已经揭开锅盖,热蒸呼的一下冒出来,四散飘开,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水泡。三个弟弟围在锅台边,吸溜着鼻子。母亲把他们吆喝开,拿过一个白瓷脸盆,用笊篱和铁勺把猪头捞出来,放进盆子,王征兵就从炕上跳下来了。他帮母亲把盆子端到饭桌上,三个弟弟捧个瓷碗蹲了一圈。母亲先给他们一人撕一块,最后给王征兵从锅里捞出一块纯瘦的肉,让他背着三个弟弟吃。王征兵拿起肉块放到嘴里咬了一口,鲜嫩的肉香味儿让他的心都能飞起来。吃过肉的王征兵跑出村子,跑得大汗淋漓。这就是地道的猪肉味儿留给他的记忆。往后三十年,他再也没吃出过这样的猪肉味儿。瘦肉精之类的丑闻传出来,他吃肉的欲望越来越淡了。 现在,到了闵向阳的黑猪养殖场,他再次品尝到三十年前猪肉的味道。想起母亲,想起弟弟,想起那面土炕,想起苦难岁月里每一个值得怀恋的日子,他的心里暖暖的,眼睛潮潮的,这恐怕就是闵向阳一定要让他亲自来尝尝的重要原因。他吃了一块,又夹起一块。闵向阳媳妇说:馒头是用酵子发酵蒸的。她揉面的功夫厉害,蒸出来的馒头皮儿既劲道又光滑,王征兵开始没有食欲,只掰了半个馒头,准备象征性地尝尝,别忤了人家的盛情。他吃完后又拿起另一半馒头夹着肉吃了。这样的馒头在饭店吃不到,在自己家里也吃不到。妻子慧莹会蒸馒头,但她用的是发酵粉,没有酵面的后味儿香。 
吃过饭,王征兵随着闵向阳去后院的猪场看。猪场是露天的,在水泥开间北面,用铁栅栏围着,有半亩地大。地面上零零散散铺着一层拳头般大小的石子,不知是干什么用。西墙外长着一排高大的杨树,给圈里遮下半边阴凉,两三头黑猪沿着阴凉慢悠悠地走路。场里耸着几棵新移栽来的大树,最中间的一棵是桑树,叶子葱绿茂密,一头黑猪晃着脑袋在树基围栏上蹭来蹭去。远处北墙边,四五头黑猪散开来,舒展着身体躺在石子地里睡觉。其它十几头黑猪走走停停,这儿拱拱,那儿嗅嗅,看上去不像是饿了,却也不像是在觅食。里面挖出大大小小三四个水坑,一头猪踩进去,打个滚儿,带着一身泥水,边晃边往出走。天气太热,王征兵站到栅栏外的树阴里都浑身冒汗,猪肯定也是热得受不了。 闵向阳很详细地给王征兵介绍黑猪养殖的情况。他说这些黑猪喂养的饲料都是用纯粮食加工的,养到十二个月以上才出栏。家里承包了四五十亩地,专门给猪供应饲料。不仅是粮食,还有吃到鲜草。地里不施化肥,上的都是猪场攒下的有机肥,不够了就去买。所以,猪肉的味道跟别人不一样。但也不能说人家的不好,宣传自己的猪肉好在哪儿就行。凡是吃过他们家猪肉的,都成了回头客。目前的客源固定,生意稳定。他还想扩大规模,把黑猪养殖的影响打出去,希望王教授能指点指点。 闵向阳说,放养的猪比圈养的猪肉劲道。它们睡在太阳光下面,醒来跑跑走走,吃的是绿色饲料,肉质鲜美,含钙量高,蕴含十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,蛋白质含量也比圈养的高。他在东边的一个棚里圈养着一部分白猪,是让前来观看的人对比,生活环境不同,养出来的猪品质也就不同。养了十几年猪,对猪的感情甚至比人亲。打小他就爱观察猪,长大后自己就想开个养猪场。起步时没有资金,在自家后院养了两头,后来慢慢增加。目前的猪场是他家的滩地,他在这里盖了房子,办了手续,得到了政府的支持,正正规规地办起养殖场。养什么猪,闵向阳是动过一番脑子的。其他品种的猪生长快,圈养效益高,但吃起来不香。他想起小时候吃到的黑猪肉,就决定发展黑猪生意,让每个吃到古千河黑猪肉的人都能回忆起三十年前的猪肉记忆。事实上,他的猪肉比别人卖得贵,还卖得快。而且,他的猪肉是限量版,什么时候杀,杀几头,到哪里卖,他都心里有数。这几年网上也能订购了,不过,夏天没办法往很远的省份发。他不想把肉放到冷库里冻,那样,肉味儿就会淡。他希望客户能吃到最鲜美的猪肉。 闵向阳的养殖场远离村庄。站在田胥崖的塬畔,远远地能看到这边养殖场的轮廓,规模的确不大。猪圈的味道重,特别是夏天,不能靠村子太近,只能放到河滩这边。虽然交通不方便,但不影响村人的生活质量。这几年好了,河堤路修通了,出去进来也容易了。他们说话的时候,十几头黑猪听到声音围过来,撅着嘴巴,好像是要吃的。闵向阳说:猪就记着一个吃。吃了睡,睡了吃。看见人过来,它们就以为送吃的,哼哼哼地围到栏杆跟前。王征兵看见,每头猪浑身都挂满泥水里滚过的痕迹,肚子周围泥迹印子更深。有些已经干进黑猪毛里,变成灰白色。最大的那头猪刚从泥水坑里走出来,湿漉漉的。阳光把它贪吃的表情照得明晃晃。闵向阳却说:猪的饮食是有时间点的,比很多人都规律。 闵向阳带着王征兵去参观圈养的白猪,刺鼻的臭味儿让他胸口憋闷。苍蝇蚊子嘤嘤嗡嗡,环境极差。王征兵进去打个转身赶快出来了。这样的猪肉又怎么能跟放养的黑猪肉相比呢?他们走回水泥开间,王征兵发现靠着西墙堆放着一大摞牛皮纸盒子,拿起来一看,侧面印着古千河黑猪肉的宣传语,有点生硬古板,没有特色,用在那种猪的宣传语里都行。王征兵就对闵向阳说:你是个积累了大量养殖经验的专业户,养猪养出了一肚子文化。既然这样,黑猪肉的营销也得有点文化色彩,得打出品牌。这名字得换换,叫1230黑猪吧,就是说,咱们养殖场的每头猪都养足了十二个月,还能吃出三十前的黑猪肉味道。把这一点印到盒子外面,买猪肉的人一看,就记住了你的品牌,给别人讲也就有了故事。买回去再一尝,果真如此,他便成为你的回头客。这样传下去,宣传面就会越来越广。闵向阳高兴得直点头,他把王征兵教授叫到里屋,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,说是辛苦费。王征兵接过信封,有点生气地放到饭桌上开车就走。 他觉得闵向阳夫妇两人支撑这样一个养殖场,很不容易,他又怎么能收取他们的费用呢?免费给那么多农民企业家做过咨询,为何独独要收闵向阳的钱呢?闵向阳拦住他,说不要费用,也得让他补偿补偿心意吧。七岁的儿子赶快跑到西墙跟前抽出两个纸盒子,有板有眼地松开,隆成包装盒的立体形状,再给上面穿好手提的尼龙绳,递给爸爸。闵向阳提着两个空盒子进到里屋,又沉甸甸地提出来,拉开车门,放到王征兵的车里。王征兵想,如果他再坚决不收,闵向阳心里就会过意不去,他没再拒绝。闵向阳陪着王征兵吃过晚饭,七拐八拐地把他送到高速路口,才返回去。王征兵回到杨凌,已经夜里十点了。 杨凌作协副主席.高风香 2018.7.31.7.43
更多相关资讯点击阅读;千河谷生态家庭农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