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,肇始炎黄。炎帝,号神农氏,于上古时代,始作耒耜,教民耕稼;遍尝百草,发明医药;日中为市,便民易物;削桐制琴,练丝结弦。世人尊之为“农业之神”、“医药之神”、“太阳之神”、“华夏始祖”。
《国语·晋语》载:“炎帝以姜水成”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及宝鸡历代地方志载,姜水为宝鸡渭水流域的一条支流,宝鸡即炎帝故里。自古以来,宝鸡士庶,缅怀炎帝,祭祀不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记述公元前424年秦灵公曾在宝鸡境内吴山之阳“作下峙,祭炎帝”。唐代宝鸡境内的天台山、姜水畔有规模宏大的炎帝殿、神农祠,“十里长山,庙宇相连”,后虽因天灾战乱所毁,但至今九龙泉碑、烧香台玄关及天台莲花顶神农骨寝殿等依然可见。近年来,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炎的社团、人数不断增加。1991年宝鸡市人民政府在宝鸡市经二路西段炎帝园(原河滨公园)内投资数百万元,建成占地近万平方米的炎帝祠建筑群。 新建炎帝祠院,背依陵塬,面瞰渭流,殿宇高耸,遥对天台,建筑面积三千八百平方米,主殿高十七米,内供五米高炎帝座像(象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),先祖开天辟地、功盖山河的英雄气概尽显。像前祭灯长明,花果常供,烟绕香柱,炎黄子孙无比崇敬之情溢然。殿四周大笔彩绘炎帝作耒耜,耕稼穑,尝百草等恢宏功绩,回廊有“炎帝与姜炎文化”大型展览。炎帝祠皆秦汉风格,青砖棕瓦,仿木结构,主建有大殿、配殿、钟亭、鼓亭、回廊、院门,附建有石桥、石栏、石灯、龙潭、华裱等,均精做细雕而成,桥下水常清,阶上盘龙舞,俨然王宫气魄。祠院在公园绿树掩映、山环水绕之下,更显得雄伟古朴、庄严肃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