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资粮 启智开悟 免费流通 欢迎四方善男信女 恭请法宝 广结善缘  东林寺简介 东林寺位于长江南岸,庐山西北麓,南面正对庐山香炉、天地诸峰,北倚分水岭及上方塔,西北有香谷,东南有乌龙潭,地势雄伟。寺前明堂开阔,香炉峰呈趋拜之势,千年紫烟不断,虎溪具眷恋之情,万载常流。唐大书法家柳公权曾写下“流泉匝寺”四字,盛赞此寺之妙。原寺内建筑恢弘,兼之布局合理,避阴抱阳,松竹密植,石径苔合。徜徉其中,莫不神清气爽,心旷而情怡,透出世外桃源,人间净土之神韵。 东林寺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年),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,南方佛教中心,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。历史上,与东林寺结缘的名流高士不乏其人,如佛陀跋陀罗尊者、智者大师、鉴真大师、李世民、刘遗民、谢灵运、陶渊明、孟浩然、韩愈、白居易、柳公权、王安石、苏东坡、李白、陆游、杜甫、杜牧、杜荀鹤、刘长卿、王昌龄、李邕、王阳明、黄庭坚、周敦颐、岳飞、范成大、朱熹、康有为等等。寺内文物甚多,从东晋远公与西域经师译经驻锡的译经台,到清末康有为题刻的《柳公权残碑记》,时间跨度千余年,每一处古迹都寄寓着一段历史典故,其丰厚的文化底蕴,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。
  近几年来,弘化社秉承印祖遗志,蒙十方三宝及檀越护持,印刷经典善书以弘法道,俾使一切同仁吃素念佛,悉获法益。然印祖教人,不仅须吃素念佛以为定课,亦当于“戒杀护生,力敦伦常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等慈善功德尽己之分,努力施行,勤植资粮,以为生西之助。 故而,续佛慧命之究竟处,当以放生物命,令一切众生同得安乐,同得解脱为最上之法。 然放生亦须择时择机而行,若“就河放生。虽发善心,生难获益。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,当居多半。若近大江,则固宜放之江中,小河则断非所宜。”如此,如法放生,“俾物类同沐慈恩,人伦各培福祉。以恳到之深仁,灭自他之杀报。同臻寿域,共乐天年。尚祈以此功德,回向西方。则永出轮回,高超三界。为弥陀之弟子,作海众之良朋矣。” 藉此,冀望一切同仁,悉发菩提之心,深体“如来普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之道”,随缘施资,使自他兼利,生入圣贤之域,没归极乐莲邦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三藏法数 印光法师文抄全集 画佛因缘 莲池大师全集 大般涅槃经 弘愿寺简介 安徽省宣城市为“宣纸之都”、“中国文房四宝之乡”;其北郊敬亭山,为著名的“江南诗山”,唐代大诗人李白七次登临,留下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的千古绝句。 兴建中的弘愿寺,依偎于敬亭山南麓;地势高朗,林密风疏,群峰环抱,一江绕萦,天然之佳地也! 弘愿寺前身广教寺,为唐大中年间黄檗禅师创建,历代高僧辈出,化导普广,近代毁于战火,唯存宋代“双塔”,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4年,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,为保护文物,移迁新址,更名为“弘愿寺”。 弘愿,典出善导大师《观经疏》“别意之弘愿”,意为:乘弥陀弘誓大愿力,一切众生得生净土。 弘愿寺,为纯依善导大师之教,专修净土念佛道场。弘愿寺建筑仿唐,古朴典雅,雄伟庄严,现建有涅槃门(山门)、来迎殿、念佛堂、讲经堂、钟鼓楼、五观堂、僧寮等。 在下 李俊延 随时欢迎各方居士大德莅临赐教,传扬佛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