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境无技巧 无法为至法 书,抒也;法,天则也。什么是书法,不是昭然若揭么?书法就是用天然的、自然的美学规则,抒发作者心中的喜怒哀乐。这种抒发,有两个方面,第一是内容,当我们欣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《兰亭序》时,应该是他的内容 --超然物外的潇洒人生观,纵逸自适的生活观,然后才能观察他的字形超绝之美;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时,首先感动的并非"字好",而是"情真",如果颜鲁公情未到,字必俗。何来第二行书之誉?  现在有些学书之人,根本不懂书法之妙,在乎修养之纯,学养之深,心养之真,人格如精金美玉,百炼粹钢,其字必飞鸿行空,虎卧凤阙。刘自椟老先生每曰"书贵真"。也就是说,书法贵在把作者之真心表露出来。有些人学王书颜书,看不到二人超俗超凡的高迈人格,读不出人家文章中的内容,单纯模仿人家的"字体",真是南辕北辙,舍本逐末,当然不得要领。 上官炳利的书法,得书法精髓。他习二王,学颜鲁公,学王铎,学郑板桥,学的是"字外"功夫!学做人,学其文,练己心。把心练真练纯,字自不俗。其书当为妙品。 上官炳利书诗,必为己做;写联,也是随口而出;属文,更是率性挥洒,下笔自成妙文妙书。大家想一想,王羲之当年临他人之贴,会有"第一行书"么?颜鲁公当年不是写祭侄之文,而是做临水照花,流觞赋诗,会有"第二行书"么? 我十分推崇上官炳利之书法,就在他的笔只写他的文,他的文只表他的心,他的心与天地相通。昔贤云:"学不及天人,则无学。"书法之道即天道之则。上官炳利学书,并不在字形上过度模仿,而是在做人做文贵真贵纯上下足功夫,然后用笔真真实实的、自自然然的表达表现出来。刘自椟先生的书法理论,得以充分证明。
 宝鸡有那么几个"胀"得很的"书法家",终其一生,不过是个模仿者、临帖者、写字匠!不是我杨老师看不起你,你肚子实在没墨水,没货。你不会写文章写诗词写对联,你心中也没真感情真思想,你就是一辈写人家的东西。动不动就是《沁园春》,哪是毛写的,只有毛本人能写出味道。你再写,也是形似,没有神似。是石女人的假高潮,是宦官的假兴奋。动不动就写《水调歌头》《赤壁赋》,那是苏轼的,你写得?不笑话么? 上官炳利的学书之路是正的。他一定会走的很远!
杨权良 2018年10月 上一篇《《《 上官炳利书法赏析 》》》下一篇 |
|
|
|
|